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只信,不信上帝】(6)

2020-11-08 11:00:50

1.6 文艺复兴与考证


说到蛮族入侵,欧洲的历史还有一点不同于他人的幸运之处。产生蛮族的欧洲北部,不是只能游牧的高原或沙漠,而是可以进行开垦种植的山林荒地,只是气候寒冷一些。


随着蛮族部落的南侵,农业技术与宗教组织却向北传播,使蛮族的滋生之地逐渐变成定居农业的地区。从公元五世纪开始的蛮族入侵,前前后后闹腾了五、六百年,到十一世纪的北欧海盗,却已是最后一批南下的入侵者。


自那以后,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蛮族入侵的破坏。到了十五世纪,,王公贵族之间的征战依然在继续,但是他们之间的争斗与火迸却也带来了局部的统一,形成了多个有一定领域的国家,规模上可以达到我们省区的大小。伴随而来的还有经济上的复苏,与思想文化上的活力再现。


在那一段时期,“先富起来”的地区是意大利北部,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贸易。与地中海东部(也就是原本东罗马的统治范围,现今的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等等)相比,当时的欧洲算是蛮荒之地,只能出产品种单调的农产品,木材与矿藏。


而地中海东部却是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特产丰富,还与许多区域都有贸易往来,其中包括印度,也包括由“丝绸之路”连接上的中国。这其中,像香料、染料、布料等等,运到欧洲之后都很抢手。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中部,与希腊只隔了一条亚德里亚海,欧洲与地中海东部的贸易就控制在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北部城市的手中。一船香料,重量不大,却相当值钱。


这样的生意,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也曾经出现过。八十年代初谁有胆量从广东、福建扛一袋电子表、牛仔裤之类的东西到内地贩卖,都能赚上一大笔,只是得落下一个不大好的名声,被人称为“倒爷”。


相形之下,同样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威尼斯商人却有一个好听得多的名字,至少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他们通常都被称为“资本主义的萌芽”。


与东方贸易的巨额获利,还刺激了同样属于地中海区域,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也来插上一手,开始了航海大探险[1]。探险的动力并不是现代中国文人所写的那种抽象而充满诗意的“大海的召唤”,而是实实在在、被金钱刺激起来的“香料的召唤”。


最先走向航海探险的葡萄牙从来就不曾是“崛起的大国”,,于是才有精力花钱搞航海的投机小国。他们所找到的路线是沿非洲的大西洋西岸向南,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在没有铁路的时代,水运的载货量要远大于车载马驮。加上走水路还避开了陆路上的层层关卡,让葡萄牙人赚了个金银满钵。


这才又进一步刺激了葡萄牙的紧邻,西班牙,不惜花大本钱赞助另一条通往东方的贸易路径。那时他们已经猜到地球是一个圆球,只是大大低估了球的半径,错误地以为往西航行可以找到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却不曾想撞上了美洲新大陆。


初发现的美洲并没有多么诱人,没有香料,无利可途。一厢情愿、不肯服输的哥伦布至死都认定他所到达的是印度,而不是什么新大陆,连他所遇到的美洲土族人都被他称为“印度人”(Indians,在中文里译为“印地安人”)。


但是在他死后,南美发现了银矿,这才有了比“香料”更为诱人的物品。从那以后,大西洋的贸易变得比东方贸易更为重要,意大利才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十八、十九世纪,变成欧洲的经济落后地区。不过,那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在思想上,文艺复兴也是崇尚“经典”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特别是古代城邦之中的集体精神,大家积极参与共公事物,,也就是所谓“人本主义”精神。


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算不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即使是古代的中国,读书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在身,甚至连一般人都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说。


但是在当时的西方,人们的思想基础是基督教义指导之下的“神本主义”:亚当与夏娃吃下不该吃的苹果之后,人类就有了世代相传的“原罪”,受苦受难是应得的惩罚,无法改变,祈祷与忏悔才是人生之正道,,都是上帝决定的,人类的唯一希望是在死后的天堂。


相对于基督教义之上的这种极为负面的世界观,人本主义要积极得多。其不凡,不在于它自身在内容上有多么新奇或是深奥,而在于它所挑战的对立面是什么内容。


人本主义虽然不同于神本主义,文艺复兴却没有反对教会的意图[1]。那时候欧洲的读书人,不管倾向于人本还是神本,大多都是教士,或至少也是接受教会的资助。


人本主义所推崇的经典时期的哲学,有不少在教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被采用。基督教神学之中,既有犹太人写在《》之中的宗教,也有古希腊的哲学,二者之间的揉合早在公元二世纪就已经由早期教会长老们开始做了。


时期,从阿拉伯人那里带回了不少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他的逻辑学被教士们拿来运用到基督教神学之上,形成了经院哲学。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已经有了结论,“上帝是存在的”,然后再回头到逻辑里边去找证明,发展出许多在一般人看来是极为繁琐的论证。


如此一来,亚里士多德也被尊奉到一个圣人的地位。他的逻辑学对基督神学的重要自不必说。他的科学与哲学见解,也被奉为权威,因为《》自身并不大关注这些问题。


到了十五世纪,这些考证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准[1]。当时生活在意大利的Lorenzo Valla (公元1407-1457) 通过考证发现天主教会所谓君士坦丁把西罗马留给罗马教皇的文件,是伪造的。


而生活在德国的一位大主教,Nicolas of Cusa (公元1401-1464),更是对伊斯兰教的《》做出考证,认为其中有三个来源:基督教的Nestorian教派(中文又称为“景教”),先知穆罕穆默德的一位犹太顾问,及先知过世后整理编辑经文的另一位犹太人。


但是对《》本身的考证,教士们就得非常小心了,毕竟那是不可以随便碰触的禁区,涉及教会的权威,相关的讨论多半只局限在局部的字词理解之上。



[1]参看John H.Hayes and J. Maxwell Miller, “Israelite and Judaean History”, p. 35-39 (SCMPress, 1977),内中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考证工作,也介绍了人本主义与经院哲学的不同。




附注:文章均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不代表“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及其网站、公众号的观点与立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