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没有香港,哪来现在“富可敌国”的深圳!

2022-06-26 16:39:31

请点上面  


最近有项数据一公布,让很多深圳人都沸腾了。

 

:深圳2017年GDP达22438.39亿元,位列全国第三!

 

01

来了,就是深圳人

 

数据刚一推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将它与广州、香港做对比,这也难怪,在10年前,深圳对于香港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在前9年广州的GDP一直都多于深圳。

 

但是十年后,深圳22438.39亿元的GDP已经超越广州GDP近1000亿,并且也首次超过了香港。



香港2016年GDP为24891亿港元,2017年增速为3.7%,这样的增速已经创下了香港近年的新高。但是按照港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计算,香港对对应的GDP应该为2.19万亿,已经明显低于深圳。


而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最新的GDP来计算,深圳的GDP将仅次于排名第30的北欧富裕国家挪威,直接超过了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使得“富可敌国”成为了现实。

 

除了GDP,深圳的另外一个数据也让深圳人倍感自豪。

 

2017年,深圳市常住1252.83万人,比2016年净增加62万人。


而同为一线城市的京沪,常住却出现了下降。

 

1978年,上海常住1104万,这一数字直到2014年都在增加。2015年,上海常住为2415.27万,比上一年下降了10万左右。但2016年上海常住为2419.70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约4万人。

 

北京从1978年到2017年,出现过两次常住,一次是1997年,还有一次就是2017年。


这个原因很好解释,最近两年,一线城市都提出了2020年的控制线:

 

北京:2200万人。

上海:2500万人。

深圳:1480万人。

广州:1550万人。


在京沪纷纷“赶人”之际,深圳却在逆向为之,喊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著名的口号。

 

而这句口号也确实在落实。2016年8月,深圳开始放宽外来人员落户条件,只要满足条件即可申请入户,不设指标数量限制,多多益善。

 

大量有为青年蜂拥至深圳,根据百度慧眼调查显示,深圳已经成为2017年吸引力排名第一位的城市。


“多元包容”,成为深圳城市文化中最叫人艳慕的一种。

 

02

深圳的崛起,香港的没落

 

在黑香港已经成为某种思想正确的前提下,深圳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开始觉得扬眉吐气起来,觉得香港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它迟早也会成为一艘缓缓沉没的“历史巨轮”,终将会被大陆远远的抛在背后。


可是,如果没有香港,深圳多半也没有今天。

 

大家想一想,中国的几大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深圳),为什么最后只有深圳崛起了。

 

答案很简单,深圳离香港最近。

 

这可能会遭来质疑,那珠海离澳门很近、厦门离台湾很近、汕头有侨民文化,凭什么深圳就是靠抱着香港大腿而崛起的?

 

因为靠近澳门的珠海,无法学习澳门的博彩业,而澳门本身的产业也比较单一,根本做不了带头大哥,台湾的局势就更加了,,台湾当局甚至通过“三不”政策阻碍台商过来大陆投资。

 

香港回归较早,并且对大陆的态度一向友好。先知先觉较为开明的港商顺眼实势来到了大陆做投资,而他们第一选择就是深圳。

 

当时的深圳是一片处女地,它有着两个非常大的优势:特区面积大、基础落后。

 

深圳的特区面积,是几大特区中最大的,有300多平方公里。这样大的面积意味着更多的制造业可以转移到该地区。



而基础落后则说明不需要推到重建,一切都从零开始,区域内改革阻力也小。因此,深圳一开始就走了综合性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

 

港商来后,把香港产业、资金和管理向内地特别是深圳转移,比如香港招商局当时创立的蛇口工业区,巅峰时这家工业区产值占整个深圳的四分之一;后面又创办了招商银行和现在的平安集团,他们以香港的理念、管理和服务去经营蛇口工业区、招商银行、平安集团,最后这些企业都成了中国内陆最知名的企业。

 

而香港的强项,比如地产、证券、物业管理、酒店、餐饮等,现在大部分也成为了深圳的强项。房地产就更不用说了。早期深圳的房价涨幅一直超越全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人来购的多。

 

所以对于深圳来说,香港是自己的金主、是老师、是模仿对象。

 

当然深圳也潜移默化受着香港文化影响影响的同时也在自我革新。比如华为,原始积累就来自于与香港电子通信产品贸易,最后从卖货逐步发展到自我研发;再比如腾讯,因为靠近香港,于是与国际化资本走的更近,最后也是选择了在香港上市,还引入香港的职业经理人刘炽平。

 

现在很多香港人深圳在反思自己当初的倾囊而授是否正确。但是从结果来看,这是历史的必然,深圳是穷小子,没有任何历史包袱,锐意进取,敢于创新,而香港背负着沉甸甸的经济、历史包袱,举步维艰,变革困难重重,错失了不少机会。

 

03

迷失的香港

 

香港错过了太多的机会,李小白觉得比较可惜的是这两大类:

 

一:互联网浪潮。在互联网创立的初期,。这在当时是天大的机遇。98年的香港无论是在软件(可以吸引全世界和国内人才)、硬件(比当时国内更优越的宽带环境)还是在资金(非常完善的资金渠道),都是碾压大陆的。而彼时国内的新浪、腾讯等如今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艰苦创业中。

 

但是香港的房地产行业过于暴力,香港企业家们从未将这个项目放在严重,所以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为了配合“数码港”政策购入了腾讯20%的股份意思意思后,第二年就抛售了。

 

二:错过成为芯片制造中心的机会。,但是遭到了香港市民的强烈反对,认为张是为了炒地皮而故意为之,虽说张为了打消民众顾虑,把买地皮变为租,但是依旧不能平民愤。

 

最后张汝京来了上海,办了“中芯国际”,如今成为了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商。

 

除此之外,什么“红酒交易中心““中药港”等等计划均破灭。

 

老实说,97年-05年的香港,总的来说是机遇非常多的时刻,大陆刚刚入市,香港还拥有很好的国际环境,如果香港人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利益那么现在的香港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外,还将有亚太互联网中心、半导体中心等名头,让香港现在财富分配更合理。

 

今年深圳的GDP已超越香港,深圳穷小子发家,那么对于香港来说,又会不会有另外一番反哺之恩呢?

 

那又是另外一个双城故事了。


END


本文为首席财经观首发授权请在对话框留下您的公众号ID,我们将会给您授权双勾。


双勾授权注意事项:

1、默认单勾,不用带二维码,且我们是给长期单勾,给予长期单勾后,所有文章随意转载;

2、双勾,转载时需要带上首席财经官 shouxicaijingguan 和二维码。不然取消授权并且举报抄袭到底。若您按照要求操作,我们可以给您开长期授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