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用数据告诉你香港的历史 开个脑洞筹划香港的未来

2022-03-20 08:06:52

编者按

值此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格隆汇也迎来了成立4周年的纪念日,为此我们特别举办主题征文活动,邀请有识之士分享与香港、与格隆汇的故事或感悟。


本文来自会员司空,他用大量数据对香港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对香港的未来提出了大胆的建议。分享于此,以供争鸣。


不知不觉间,香港已经回归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们见证了很多变迁。旧的逝去,新的来临,让我们一同了解香港这短短二十年的转变。


✦   香港国民生产总值


20年来,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了八成多。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却达到了933%的增长率。如果用股票的概念去比较的话,香港这支股票可是真的远远跑输大市。另一方面,香港生产总值占全国比也从1997年的17%,跌至2016年的3%。



然而,笔者认为香港生产总值占全国比的下跌,只能证明中国的增长速度令人惊叹,而不能怪责香港发展不顺。而从人均生产总值去看,2016的数据是43528美元,远超中国同年的数据8113美元。不过如果我们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我们却发现香港20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只有60%的增长,与之相比,中国却增长了10倍。


单从这两个数据来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虽然回归后保持经济增长,却并未能完全享受到中国20年来的经济增长。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合理的,一来香港只是其中一个城市,与一整个国家相比实在是强人所难,二来香港并没有赶上这二十年的科技浪潮,却选择了旅游业的发展。从结果来看,这个选择很有机会是错的。


✦   服务业主导


香港是一直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社会,并且在20年来服务业占的比重愈来愈大。从政府统计处的数字可以发现,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比自2000年的87.3%,上升至2015年的92.7%。从此数据可以看到,回归后,香港的产业结构并未因此而变得多元,反而是更加单一化。而服务业里,又以金融,专业服务,住宿及膳食服务获最多增长。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   四大产业


香港著名的四大产业:金融,旅游,贸易与物流,专业服务,在这20年亦稳步增长。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在2000年,四大产业只占49.4%的本地生产总值;2015年已经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7.2%。


另一方面,四大产业的贡献并不如大部份人心中所想的一样,以旅游业为主导。事实上,对香港做成举足轻重影响的并不是旅游业,而是负有盛名的金融业。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1)金融服务


金融业自2000年起增长了约1.5倍。2015年,金融业就为香港带来了4千亿港元的生产总值。其中,银行一直保持着6成多的贡献。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就业人数方面,2000年只有17万人投身金融行业,其中有接近8万人在银行就业。2015年,有约25万人在金融的名利场打滚,但里面只有10万人在银行工作,更多人愿意投身保险以及其他金融行业,例如证券经纪,投资管理等。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2)旅游

虽然旅游业的作用并没有不少普通人心中想象的大,不过政府这二十年来对旅游业的振兴仍然带来了作用。短短十五年内,旅游业的生产总值增长了3倍,2015年时的生产总值超过1千亿港元,并制造了26万的就业岗位。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而在分类中,最大增幅的是768%的零售业。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3) 贸易及物流


贸易与物流业是四大支柱里发展得最为缓慢的行业。过去十五年,贸易与物流业只增长了仅仅79%,物流业更是只增长了不到四成。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这行业的就业人数在2007年创造了高峰,达83万人,占当时香港就业总人口23%。之后的就业人数大幅下挫,2015年的就业人数比2000年的还要少一点。笔者认为这是香港作为转口港的作用已经逐渐降低,以及因为互联网兴起而导致交流方便,从而而令配对型贸易公司,亦即只负责配对买家与卖家的公司交易量大减。其中一个数据是上海港,深圳港与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吞吐量都已经超越了香港港口。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4) 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

专业服务的增长令人惊讶。十五年来,专业服务的生产总值翻了一倍,无论是法律,会计,还是信息科技,工程等专业服务都有三位数的增长。但这都比不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例如产品设计,认证与测试等辅助其他行业的专业,虽然这十五年有88%的增长,但其生产总值可是远超前三者。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数据源-香港统计处


就业人数亦显示同样的结果。


✦   香港的未来---脑洞大开的幻想


香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哪?笔者认为,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发展方向


在1998年,,于大埔中文大学的旁边兴建了香港科学园,并在港岛区建立了数码港。然而,2000年科技泡沫的爆破与之后2003年的沙士风暴令此发展的方向破灭。虽然旅游业随后而上,但带来了商机的同时,却破坏了其他非零售业的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令香港无法找到应走的下一步。


在笔者眼中,金融业将无可置疑地成为香港未来的最大行业


除了法律制度,税制,金融基建等方面,香港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地并未打算完全开放其金融市场,而在亚洲最发达的城市中,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香港的金融业能像以前的物流业一样,成为内地与国际的缓冲带。


笔者曾有幸听过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现智库组织HKGolden50香港黄金五十创办人之一林奋强先生的讲座。他认为只要香港发展好金融业,其他行业必定会随之发展。笔者亦认为金融业能够最大发挥香港在中国城市里独有的优势。当然,香港亦应趁现今的机会,更加大力地发展各种金融分支


近年发展迅速的旅游业,笔者抱持忧虑的态度


这些年来,香港旅游业到底是在赚什么人的钱呢?在今年5月,香港旅游发展局副总干事叶贞德女士就在一北京会议指出,内地访港人士自1997年的236万升至2016超过4277万。叶女士亦指出过去的内地访港游客「买买买」形象正在转变,近年的游客更倾向追求品味与文化。


香港旅游发展局副总干事叶贞德女士


香港的旅游业的发展其实异常集中。游客基本上只知晓旺角,铜锣湾,中环,尖沙咀等地,而其他地方的旅游潜力却从未发掘。而在这些旅游胜地,却只会有大商场,而缺乏任何香港特色。


如果你到上面那四个地方一看,基本上除了旺角,其他三个地方都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商场,以及一模一样的名牌店。


旺角的问题更大,随着愈来愈多游客,数量同步增长的商店却是金饰店与药房。前者迎接当时访港的有钱人的需要,后者却基本上都在卖同一样商品:奶粉。据2015年的一个统计,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三地总共有494间药房,平均每638个人就一间药房。


当然,我们并不能将责任归咎于访港游客。但是随着大陆访港游客的品味转变,旅游业到底能不能及时转变过来?从上面的数据亦可发现,旅游业的增长大部份来自于零售业,也就是这些药房,大商场的贡献。很明显,这些是无法吸引到近年新来的年轻游客的到来。他们追求的不只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满足,需要的不是名贵的品牌,而是个性,独特的文化。


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史迹径,清静野性的南生围美景,城区中的郊野公园,八十年代时的电影场景等,种种对他们来说就是香港的魅力。随着时间过去,中国的大城市将会拥有更多大商场与各种名店,「购物天堂」将会不再吸引,为了购物而来的游客将会大减,零售业也会受到冲击。笔者认为这将会是旅游业的一大难关。


文青们爱去的怀旧屋邨南山邨


✦   香港优劣


香港最大的优势和缺点是甚么呢?笔者认为,香港本身已经是一个国际名牌,是世界上少有的国际都市,拥有足够优秀的教育;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可用的土地。


因此,笔者认为香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向「脱实往虚,以人为本」八字进发。


✦   脱实往虚


所谓脱实往虚,是指政府应将焦点从发展基建,转为一些更没有实质的方向,例如互联网科技。


互联网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全球前十大市值企业中就有苹果,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软,亚马逊,脸书等科技巨头,其中面书从无到现在仅仅花了14年的时间,足以证明过去这二十年绝对是互联网的浪潮。董特首有先见之明,设立了数码港与科学园,本有机会打造一个东方硅谷,却因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而失败,错失了发展的先机。


然而迟到总比没有到好,现今科技的进步将会变得愈来愈快,这个市场亦会愈变愈阔,从以前发展的社交功能,到现在有不同的分支:


阿里巴巴向着全方位网上购物与金融发展,移动支付更普及到了几乎所有国内大城市,而香港的八达通在1997年推出到现在,却连一丝创新性的进步都没有。


腾讯可以说垄断了社交平台,而且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网上体验,从游戏,社交,新闻,再不断地投资到其他网上的范畴中,打算建立一个完善的网上帝国。


国外的公司野心就更加大了。Google的搜索引擎几乎无敌手,而且近年来的黑科技愈来愈多,Alphago让人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气息,SpaceX更是早就向太空运输进攻。就算是金融方面,大数据,量化交易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谈。而金融科技,不正与香港的金融中心非常配合吗?


SPACEX


笔者认为,在发展互联网科技这方面,香港有足够的优势


第一,发展互联网科技并不需要大量的土地


土地一直是香港珍贵的资源,无论是居住,还是旅游业,物流业都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是在网上,是无形又真实存在的行业。对于一间小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它的总部可能只需要一间办公室就足够。发展互联网科技并不会为已经非常紧张的土地供应带来刺激。


第二,互联网科技并不高端


笔者所指的高端是能源,运输,军事等国家级的科技。这种科技不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尖端的人才以及国家的援助。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时候需要的是灵感,人才,信息等无形的需求。因此,投资在这个行业并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名成利就。


第三则是地理因素


自从错失了当时发展高科技的机会后,香港在这一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停滞不前。不过,在香港天水围的对面一湾之隔的深圳南山区正是腾讯总部的所在地。


如果香港政府真要扶持科技行业,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就已经有一间科技巨头的总部,无论是合作,学习,援助都非常方便。这对重塑香港科技产业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别忘记,虽然数码港与科技园的计划失败了,这两个地区可是仍然保存了下来可以供创业者使用。


数码港


其实IT行业对硬件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更多的是需要人才与政府的支持,但政府对这方面的支持一直很缺乏,甚至笔者怀疑政府中其实有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个方向的发展潜力---当中国,新加坡等地方都已经为汽车共乘立法,所谓的创新与科技局却认为UBER「知法犯法」时,可以想象这个政府对新颖的概念并没有太大接受的空间。


与之相比,笔者不会怀疑香港的创意会比其他地方逊色,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莫过于著名的网站9gag,一个香港人创造,主要以分享搞笑图片的娱乐平台,短短9年已经冲出国际,在脸书的赞好已超过3千5百万,估值超过亿元。


9gag,谐音「搞gag」,搞笑的意思


✦   以人为本


踏入21世纪,最值钱的是甚么?不是黄金,也不是股票,而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准确抓紧发展的方向,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闯出一片天的领导者。


微信创办人张小龙,文艺复兴科技公司主席詹姆斯·西蒙斯等正是很好的例子,前者改变了中国社交的新局面,帮忙腾讯完全掌握了国内手机社交平台,后者凭眼光和智慧建立了投资界的神话。历史上无数次证明了人才是如此珍贵。


那么,香港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片专门培育人才的土壤?笔者的设想是将香港的学校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的教育品牌,为中国,以至全世界提供各领域的人才。最终的目标是香港打造成一个教育的质量保证,只要任何一个学生能经历了香港教育的洗礼后,这名学生就有足够的能力在他的领域里成为顶级的水平。

 

这个想法最开始是建基于一个事实:香港这么小的城市,却有多达8间资助大学!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2018年香港的八间资助大学有5间位于头100名内。而在2016年的数据,香港大学与科技大学更是在亚洲区排在第二名与第四名,仅次于两间新加坡的大学。


当然,QS的数据是存有偏见的,计算方法亦不是完全公允,但笔者在此提出的原因只是想证明香港的大学并非只是花瓶,而是有竞争力,有实力的学校。


香港大学


但有个很大的缺点是,香港的大学缺乏「必读性」---如果想在国内追求学术,清华北大在国内的名头自然更大,而且有国家的资助,资质非常优良,国外更是有很多大学用诺贝尔奖去证明自己的顶尖程度;如果是追求人脉,渡金,或者只是想学流利的英语,国外亦有很多选择。


因此,香港的大学在实用性上处于一个夹心的位置,芸芸学子亦会问一个问题:「我为甚么必定要来念香港的大学不可?」。这缺点只能靠不断地吸纳人才,提高学校的水平,打响了名堂之后才能逐步改善。


说完缺点,就要说发展教育行业的优点了。


第一,愿意出国留学的国内学生愈来愈多了,而香港对这些学生其实可以很有吸引力。


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报告,总共有接近33万名中国学生在2015至2016年度于美国就读。这些学生出国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前途,可能是想扩阔视野,可能是追求较偏门的专业知识,但是离乡背井的滋味相信每位学子的感受过这种辛酸。


如果他们发现了香港,一个既是国内,同时亦非常与国际接轨的大城市,其实拥有不亚于国外的教育水平的话,相信很多国内学生都必定愿意放入考虑的名单上。毕竟,能在国内做的事,谁又会想离开呢?


第二,能够为香港各行各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如果读者曾深入了解香港近年来的事件,可以发现香港政府,以及一些大公司,都缺乏前瞻性与足够的思考。


举两个例子,香港在早几年前仍然非常缺乏股票软件,甚至连串流报价都需要收费。而直到2017年的现在,笔者仍然未找到一个能够精准发掘港股的选股器,而国内的选股器早已可以精确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另一个例子则是更令人惋惜的八达通。二十年前发明的八达通可是全国最先进的电子货币系统,香港几乎人手一张,乘车甚么的都非常方便。可是二十年后,八达通仍然只能在香港,澳门,广东省使用,而支付宝只是短短数年已经占领全国,甚至向着国外发展。


八达通


在民生方面,政府就曾闹出「单车馆外禁踩单车」,又曾出现机场更换新航空管理系统后结果新系统不断失灵的荒谬事故。


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更令人恐惧的是香港正在堕入一个死循环---生活的压力太大,香港能够挣大钱的行业太少,导致大量学生都涌到这些行业中,毕业后竞争更大。而其他对社会有贡献的行业则因为香港没有发展空间以及没有新血而不断衰退,挣到钱的机会更少,导致更少学生进行这些行业。前者的例子是金融,地产等在香港发展已久的行业,以至医疗,专业人士等刚性需求,后者则是社会学,教育,甚至是康乐,园艺等课程---这些都是社会的一部份。


而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课程的水平亦会不断提升,世界各地的学生不断流入香港,其中可能十份之一觉得香港适合他发展的话,大行业拥有更多数量和高质素的人才可以挑选,小行业都会有足够的新血加入,对整体社会都是有利。


✦   总结


从简单的数据可以看到,香港的经济其实远比大众评论的要好,但是亦不难发现,香港的行业发展非常集中


另一方面,金融业毫无疑问将会超过物流业成为香港的第一大产业。香港已经不是当年国内外的转口港,而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至于笔者提到的未来发展,诚然是有点幻想成份的存在。高科技的发展,香港已经落后了很多步,能不能够追上是无法确认的事,而教育更只是一种初步的构思,现实更是未曾出现过单是以培养人才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方针。


然而近二十年,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转变远远超越人类的想象,各种无法赶上科技创新的行业都将会逐渐凋零。既然如此,读者又何妨不尝试大胆地猜测呢?


最后,祝愿香港愈变愈好。


【作者简介】 

司空 | 格隆汇·专栏作者

技术面为主,基本面为辅


【精华推荐】

马田: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给吾兄刘德华的一封信

一个港漂“儿子”的心声

投资之路

“数说”港股这20年


港股资讯 · 新可能
格隆汇app 隆重上线


   立即点击“阅读原”,抢先体验格隆汇app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