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驳斥某伪专家关于香港保险的胡言乱语

2018-05-07 01:13:48

写完保险闲话系列的开篇,本来想稍后系统介绍香港保险与国内保险的分别,但是今天同学突然丢来一个国内伪专业人士对香港保险的歪曲误导文章。看完之后,不禁怒上心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嫂不可忍。

且把计划的保险闲话系列第二篇的李小璐和PGOne事件点评放在一边,看我逐一驳斥。

原文出处我就不写了,不想给这个伪专家打广告。以下有双引号“”的皆为引用的伪专家文字。

今年3月末,香港保险监理处的香港长期保险业务的临时统计数字、《2016年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表现新闻稿》等均未对外公开2016年底的内地访客保单数据。这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内地一位资深保险从业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客户要去香港买保险的意愿有了较大的下降。他认为,数据较不好会出现在今年。包括续期、理赔等出了问题,后续的影响会在今年体现出来。该位人士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的数据会更不好看。

以上引用的原文里通篇都是主观臆断。事实是,聪明的国人正在用脚投票,使得香港保险行业的增长在2016年创出历史新高(写此文时,2017数字尚未公布)。


作为严谨的理工男,我只列举几个官方数字,供大家参考。以下数字,。大家不信,可以自己去查。


根据香港统计处的官方数据,2012-2017年,香港人民平均收入扣除通胀因素后每年平均增长率不到1%,即使计入通胀,每年增长也不到5%。显然绝大多数香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毫无一日暴富的可能。



然后,。2012-2016的香港新保单和保费的数据。2016年比2015年新造保单总保费增长约40%。



2016年平均每张新保单保费约14万港币,比2015年增长约30%。



新增总保费和平均每张新保单保费增长从何而来?显然不是苦逼的香港同胞。


上面引号中的文字中只有一个事实,就是没有公布国内访客保单数据。为什么没有公布,大家自己琢磨。

“到香港买保险”成时髦事


不少市民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与香港保险代理人取得联系,并亲赴香港买美金保险。不少网络论坛上都能找到各种“香港保险攻略”,比如签单点位于海港城,最好两人同行,一人排队签单,一人取号到银行开卡,每支排队都要排上几小时,如果碰上老资格的代替人并且足够幸运的话,当天就能完成一系列手续,不然就要2-3天等等。有的攻略还会友情提醒,代理人的套路是办完事后请客户在海港城的餐厅吃一顿,不要错过这种附送。

这一段说的都是事实。但是笔触充满了不屑的暗示,让读者觉得如果去买香港保险就是做了一件很傻很天真的事情。


事实是,绝大多数来香港投保的国人,都是因为积年对国内保险行业积累的恶劣印象之下,和全面对比了国内保险和香港保险之后才做出的决定。毕竟,从国内过来香港,需要负担路费和香港的住宿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最远的投保人可能来自新疆、黑龙江等地,路上来回行程就要几天。


ps:香港保险代理请客户吃饭,是情分,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按照香港法律,保险代理为谋求保险成交而付出的请客吃饭或者其他等等各类费用只要超出300元,即构成贿赂罪名。如果遭人举报坐实罪名,不但保险代理要坐监(最长7年),保险代理名下相关的客户保单也会被保险公司宣告作废。


所以,投保人士要注意的是,不要谈什么回扣,害人害己。如果你的香港保险代理主动给你回扣,你务必拒绝,然后转头——找我。

收益没有想象的高


在香港,主流的保险产品有重疾保险、人寿保险、分红保险,主要是友邦保险、保诚保险以及宏利保险这三大公司。业内人士介绍,保险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一般来说至少持续20到30年,有些甚至是终身。许多客户过于短视,用目前的眼光来预测未来的汇率变化和收益率,其实非常不理性,而保单中的预期红利只是参考,并不是稳赚不赔,“乐观收益”和“悲观收益”之间的波动率,有时候会达到±2%。此外,香港保单还存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等风险以外,还存在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外汇政策风险比较大等等情况。

韦小宝说过一句话,讲谎话的最高境界是在真话中掺杂一些假货。多数人会基于真实部分推断所有的话都是真的,人性如此,无法避免。上面的文字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以上文字在±2%之前都是真实描述。但是,多数保险代理人都会事先告知客户保单是一份长期资产,过早退保必然有本金损失,这也是所有保险产品的特征。国内的同类保险产品也是一样,只是国内保险代理往往并不会主动告知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


这里解释一下±2%是怎么来的,并不是保险公司拍拍脑袋随便写出来的,所有的分红类寿险(包括重疾险),收益的上下浮动范围都是根据产品设计时对应的投资标的精算出来的,各家保险公司根据投资标的的历史和预期及自身投资能力算出了这个浮动范围,这个收益波动范围其实可以看做这个寿险产品的风险区间。


波动范围越小,说明风险越小。由此投保人可以做出一个投保决定:即在保障内容类似及预期收益率类似的情况下,选择收益波动区间最小的保险产品。


Tips: 香港市面所有的重疾类和分红类产品,保障内容都类似,收益率也类似。以保X为例,重疾险长期复利大约在3-4%左右,而分红险长期复利大约在5-6%左右。但是,对比所有香港保险公司,保X的收益波动区间是最小的(重疾险±0.7%,分红险±1.3%)。


此处我们需要剔除国内的万能险产品,万能险产品本质上是一种长短期错配的理财产品,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并且因为长短期错配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扰乱,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香港的专业保险代理人,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能力,推荐合适的产品,并强调其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如果想着5年后就退保,那还是别买了。

然后上面的文字列举了3条,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漏洞百出的攻击:

  1. 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保险作为一种长期资产配置,强调的是安全性和保障功能,短期高收益并非保险资产特性,如果追求短期收益,想买了3、5年就退保,那大可以去买股票基金。没有任何一家稳健的保险公司能够在提供人寿大病保障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提供高额的现金价值回报。如果有,必然是骗局,保险公司分分钟倒闭破产,你就等着血本无归吧。


  2. 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这是废话。香港的保险自然由香港法律保护,国内法律当然管不到。而且,国内法律倒是挺多,关键时候,能够保护到你吗?国内大保险公司基本等同于政府机构,一旦发生纠纷,。

    全世界现在唯一能够以本国法律凌驾于其他国家法律之上的,现在还只有美国。


  3. 外汇政策风险:这个确实有风险。风险在于,国内的楼市总价值已经可以买下全世界,你觉得手上全部握着人民币资产,心里慌不慌?


    如果真的出现大病,而你明知美国有最新技术可以治疗,只是费用高达几十万美金,你到底是治啊,还是不治?即使你不想活了,你的家人也会任由你自生自灭吗?所以你到底是卖房,还是不卖?且不说现在卖房长达半年以上的周期,即使卖了房,你能够把人民币顺利的变成美金吗?


    适当的配置境外美元保单,不但具有保障作用,而且也是对单一货币资产风险的一种对冲。谁都不希望天朝出现经济危机,但是谁也不能担保。


    作为升斗小民(王健林也是升斗小民),如果你以天下为己任,誓于天朝共存亡,那当我啥也没说。


    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要奉劝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万一出现危机了,你还可以利用海外资金救国不是?

不是每种“重疾”都能获得保障


在购买香港重疾险之前,保险公司会要求投保人填写一份详细的身体健康状况表格,写明过往病史、是否吸烟、有无失眠等等,保险公司默认投保人填写的情况真实属实而不要求其在指定机构重新体检,但一些投保人隐瞒病史或草率填写,都可能导致患病后无法获得理赔。保险代理人还提醒,并不是所有疾病甚至是所有重疾都可以获得保障,二是严格根据保单中“保险疾病一览表”中列出的疾病种类,且每一种还有详细说明和严重程度界定,有的疾病必须动过手术才能被纳入保障之列,因此在投保前一定要找对专业而负责的保险代理人仔细咨询。一般香港保险公司只认内地三级甲等医院或二级专科医院诊疗记录,且需要提供多份资料才可获得理赔,手续较为繁琐复杂,投保人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又是充满了暗示,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是想说国内重疾保险可以随便买,什么都可以赔,而且什么都不用告诉保险公司?

嗯,买的时候随便买,反正赔的时候都不赔。


国内什么都赔的只有社保,但是:

  1. 赔偿金额有限,如果有境外治疗的需求则无法满足。而国内医疗水平跟全球最新医疗技术发展水平还是差了很多的,以癌症为例,国内上市的标靶药往往是美国多年以前的产品,早已停用。所以出现很多人通过地下渠道买印度便宜的仿制药品的现象,因为印度针对特效药废除了专利保护。


  2. 社保体系和医保体系现在都是寅吃卯粮,用年轻人的钱去保障退休人士的生活和医疗需求,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过去几十年计生政策导致的新劳动力人口增长停滞,现在这套体系已经频临破产,即使放开二胎,也不是可以马上见效的,而且愿意生二胎的人群有限。

    现在的医保体系已经不堪重负,网上甚至出现了看病攻略,让大家上半年集中看病,否则下半年医保的池子里的当年配额已经没有了。更有甚者,官方都建议医院以未经大规模实验的中药替代早已成熟和广泛使用的西药,可见医疗保障经费缺口之大。


命是自己的,就不要指望官府了。


以上引用内容有几个关键,我来解读一下:

  1. 身体状况申报:这个在香港保险的术语叫做医疗核保。首先,大家记住一点,一个商业化运作的保险公司,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不可能明知道你得过某些严重疾病,或者已经检查出有严重疾病的前兆,还无条件接受投保,如果无条件接受投保,那么保险公司早就赔的破产了,实际上会损害更多投保人的利益。严格的医疗核保正是对所有投保人的负责。香港的保险,首要原则就是最高诚信,意味着投保人需要告知保险公司可能对核保结果产生影响的信息,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也必须如实告知任何可能对投保人理赔产生影响的信息。


    但是,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需要告知保险公司什么信息,所以,在医疗核保过程中,每一家保险公司都设计了若干问题询问投保人,只需要如实回答这些问题即可,而并非让你把从出生到投保时在所有在医院的记录都翻出来告诉保险公司。


  2. 并非所有重疾都可以获得保障:这里的暗示是国内重疾险什么都赔?别做梦了。香港的住院消费险倒是什么病都赔,不过因为没有分红退保返还机制,所以并不被国内客户广泛接受。


    天下疾病成千上万,当然不是不可能什么病都赔。重疾险是有保障范围的,香港的重疾险保障病种多达100多种,基本上包括了所有常见的严重疾病。而国内的重疾险保障种类及保障条款远不及香港(我将在以后专门发文对比)。


    投保人只要投保时身体健康,那么保障范围内的重疾一旦发生,就会理赔。如果在投保时申报有病史,保险公司通常会安排在香港体检,或者审核客户提交的国内检查报告,并视情况作出拒保、增加保费、指定疾病免赔,或者正常接受投保的决定。


    每个人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一旦出现拒保、加保费、免赔条款的情况,就需要你有一个经验丰富,靠谱专业的代理人,帮你跟保险公司进行沟通,争取必要的权益,很多时候,好的代理人,可以帮助投保的客户进行申诉,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促使保险公司做出更改最终核保决定,帮助客户利益最大化。


  3. 理赔只认内地三级甲等医院或二级专科医院诊疗记录,且需要提供多份资料才可获得理赔,手续较为繁琐复杂。

    我也问几个问题:

  1. 如果得了严重疾病,你会去二甲或者乡县的小医院或者楼下的诊所去看吗?

    显然不会,除非你不怕庸医误了你的性命。以香港保X公司为例,认可的国内医院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国内三甲医院,也包括了像和睦家和美中宜和这样的国内高端私家医院,总计1500家左右。所以这个“只”,只是一个误导读者的虚词而已。

  2. 国内保险公司理赔,不需要你提供任何资料吗?

    香港保险公司理赔要求的资料都是必要的资料,任何保险公司都会需要。

  3. 香港理赔真的繁琐吗?你知道国内投保仅一年就一次性赔100万重疾要多久时间吗?或者换个问题,在投保仅1年就索赔100万,能赔下来吗?

    建议看一下我公众号此前的理赔实例记录,你就会发现,专业靠谱的代理人,可以指导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理赔,帮你搞定一切。

ps:国内不体检的情况下,是无法买到100万重疾险保额的(免体检保额最高50万,而50万在今天的中国,干啥都是不够的),而体检后,可能保险公司连10万都不卖给你,除非你故意隐瞒潜在问题。

而在香港,免体检可以买到50万美金的保额,即使你有自己不知道的隐疾,只要之前医院没有任何相关病情记录,那么保险公司都会认为你是健康的诚信的,而不会认为你有意欺诈。

网上爆出一起香港保险拒绝理赔案件


当事人“罗女士”在文中称,其在购买了一份香港保险后意外受伤住院,提交材料后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申诉程序,最终未能获得理赔;而由于牵涉金额仅约9万人民币,她咨询的香港法律顾问甚至不愿接手此案件。

这就是所谓标题党了,没有时间地点,没有保障具体内容,也没有事件前因后果。如果按照这样的写法,国内的拒赔事件更是数不胜数。事实上,因为在香港保险业执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投保政策,香港保险的拒赔率远低于国内。


然后以9万人民币说事,是想说明香港律师一切向钱看?
  1. 事实是,就仅仅价值9万人民币的保险纠纷,在香港根本无需花钱找律师,直接去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即可,一分钱不用花,也不用担心索偿局会因为你是国内人士而歧视你(就歧视起诉,成功的话,赔的钱远远不止9万这么点,相信很多香港律师愿意帮你跟政府机关干一架)。


  2. 香港律师收费是很贵,但是就此案例而言,不愿意接手正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来即使打赢官司,律师费可能都超出成功索赔费用,二来,律师必然是分析过没有胜诉可能,才会不愿接手,免得当事人损失扩大。


  3. 类似案例放在国内,很多国内律师会怎么做?很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律师费再说,然后告诉你,成功再按比例追加,不成功也没办法。

港险只“看上去很美”?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在一档财经脱口秀栏目中表达了“香港保险所声称的高收益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预期,只是看起来很美”的观点。他警告称,香港保险所提出的境外资产配置等议程不仅存在回报风险,更可能是一种介于灰色地带的非法行为。同时他指出:“(重疾险)内地比如说保10种香港可能保50种。这听起来好诱人,这恰恰是他最大的陷阱。为什么?一般来讲,前十种重大疾病其实就保了99%了,为了那个1%付出很大的代价,是非常不值得的。”

国内的专家现在多数被定义为砖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说话,不是因为专业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利益代言人。


做利益代言人也没有问题,但是至少说话要有理有据,不要颠倒黑白。我也是利益代言人,但是我会客观的讲道理,不至于信口雌黄。


就以上引用的教授言论而言,我很怀疑有被文章笔者断章取义的嫌疑,而并非教授本意。但是没关系,我们就看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1. “香港保险所宣称的高收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预期”:一半对一半错。关于预期的说法是对的,前文我也解释过,这个预期并不是拍拍脑袋做出来的,必然后面要对标某些投资标的,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不佳或者市况糟糕,达不到预期是很可能的。所以投保时要选择大保险公司,投资能力有历史数据佐证的为佳。


    但是说高收益并不存在,这就是主观臆断了。香港的主要保险公司,都有历史数据可以查询,以保X为例,95年生效的分红保单,截止2017年,年复合收益增长约为7%,超越同期美国股指的增长。


    教授的理论水平是很高,但是让他去投资,可以肯定的说,绝对做不到类似的收益率。不要说这个教授,当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有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坐镇,全部都是顶尖的聪明人,还不是最后把自己玩破产了。所以如果有国内的金融教授告诉你该如何投资,我建议你三思而行。


  2. “前10种大病就保了99%了,为了1%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值得”: 咋一看好有道理,相当于在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得什么大病,那么直接买那个大病的保险就行了,岂不是最好的办法?


    传说有道高人死之前,都会掐指一算,我会在某年某月某日去见如来佛祖。问题是,我们也能知道吗?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


    然后说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值得,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事实是,香港重疾险对比国内同类保险,不但保障多,而且保费较便宜,甚至有分红,可以抗医疗通胀。不知道这个很大代价从何而来?

续保不易 退保又太亏


对于重疾险和储蓄分红险等最受欢迎的险种,如果投保人中途退保就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投保门槛抬高、续保手续繁琐、退保进退两难,从去年10月起,银联不仅禁止刷卡缴费首期保费,还禁止了续期保费,而且银联网上缴付续期保费的通道也被关闭,因此目前主要通过Visa、Maser Card有限制地缴付首期保费,续保缴费也只能通过香港本地银行信用卡、本票、保险公司合作的银行柜台等方式缴纳现金等;此外,对于香港寿险保单理赔款、寿险保单分红、投资型保单的投资收益等,香港保险公司向客户发出的相关支票,内地的部分银行不能入账,存在理赔支票难兑付等风险。

这里说的是实际操作的问题,再次以无法缴费,有退保损失来吓唬围观群众。


事实上,银联缴保费是最近三五年左右才开始的,而国内人士及非香港本地人士购买香港保单历史已久,远在2010年以前,那时也根本没有什么续保的问题。


香港保险公司引入银联缴保费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银联为了实现国际化支付结算,免除了交易双方的手续费,而Visa、Master收取的手续费高达3-5%(持卡人和保险公司双边收费)。所以银联缴费是为了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考虑。现在无法用银联缴费,其他缴费方法还是照常运作,实际上没有影响。


而银联的这个限制,其实代表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幅倒退,是国内政策制定者看到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而做的行政举措。政策制定者都觉得国内经济有风险了,你觉得呢?


现在所有来香港投保的人士,都会在投保同时开立香港本地银行账户,通过本港账户缴付续保保费和收取理赔金额,也根本不存在所谓无法续保和兑现理赔支票的问题。

CRS或成赴港投保“终结者”


从今年1月1日起,香港已启动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 (CRS)工作的相关程序。通过CRS,税务部门将掌握中国内地居民在101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账户信息,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也将成为移交资料的组成部分。这也意味着,香港作为内地资产全球资产配置“福地”的 地位或将不复存在。业内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成为本就争议颇多的香港保险的“终结者”。

投行里写预测报告的分析师或者股评家们预测经济走势或者股票价格是都比较喜欢使用“或如何如何”,“如果如何如何,就会如何如何”之类的句式。


总之把所有可能性都说到,总有一个可以兑现,兑现了就是水平。以上引用文字也是类似做法。


对此我们只需要解答两个问题:


  1. 保险取得的收益是否要缴税?

    无论是按照香港法律还是国内法律,寿险(含重疾险)的理赔金和带分红功能的寿险产生的现金价值收益都是无需缴税的。


  2. 你用来购买保险的资金是否是你的合法收入?

    在香港买保险,保险公司会询问购买保险资金的来源,需要投保人申报。小额保单(保费240万以内)仅需简单的申报即可(即投保时告知)。


    而对于大额保单(保费达到几百万甚至上亿的),会要求提供银行存款记录,详细的资金来源证明。如果无法提供,或者所提供资料无法证实投保资金为合法收入,那么保险公司会因应香港政府对反洗钱的法规要求而拒保。这个就是所谓财务核保。


    也正是因此,在香港一旦投保成功大额保单,几乎不可能因为投保人债务问题而被查封,真正起到了资产风险隔离的作用。而小额保单当然更不可能有被查封的问题。


  3. 国内又是什么情况?你以为你的大额保单不会被查封吗?Too Naive。具体事例很多,以后再详细展开。



如果你用自己的合法收入在香港买了保险,成功批核,那么你的这份境外资产只需要每年交换现金价值信息到国内税务机关,并不会产生缴税的问题。


CRS主要目的是天朝和全球各国为了追查本国人通过非法渠道转移到境外的资产及境外资产产生的应缴税收益(就天朝而言,保险收益并不在其中)而签署的一个共同协议,并不是针对普罗大众的。需要紧张的是王健林,马云等这些巨头,作为普通人的你我,围观就好了,不用把自己想的这么重要。


除非你资产几百亿。那么恭喜你,你需要在制定的框架内生活,不要太嚣张,看一下王健林,学习一下夹着尾巴生活。

希望对你有帮助。最后,还是欢迎长按关注我的公众号,为您带来专业客观,有趣有料的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