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干货 || 编校质检中心:全国100种报纸用词差错例析

2021-04-03 12:24:11

优质影视号推荐,请点击名称关注

↓↓↓↓↓↓↓↓↓↓↓↓

编剧之门  半镜写作学院  导演与制片    


编者按 过去一年,报纸出错现象频发,甚至一些重点报纸也出现了低级错误,值得业界关注和警惕。本刊特邀请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专家,结合去年编校质量检查的整体情况,分两期对报纸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醒报人莫让编校差错伤了报纸品牌。

本期点评人: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王敏

2015年,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检查了全国100多种报纸的编校质量。检查发现的差错类型有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内容差错、标点差错、数字用法差错、计量单位差错、格式体例差错等。其中,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内容差错计分占总扣分的90%左右,分析这几种差错中的典型问题,可以大致勾勒出当前报纸编校差错的整体情况。现结合检查实际进行简要分析。

用字差错

用字差错主要有使用不规范字和错别字两类。

1.不规范字。指误用繁体字、误用异体字和不用已恢复的规范字等。

繁体字如“鵮”。某报《春天是从乡村动起来的》中写道:“母鸡们慢慢悠悠地走动,这叼一嘴,那鵮一口,咯咯嗒嗒地哼叫。”“鹐”读qiān,指鸟禽啄东西,其右半边的“鸟”应类推简化,不能再用繁体字“鵮”。

异体字如“钜”。“钜”已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现在是规范汉字。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钜”的用法有特别说明——只用于姓氏人名、地名。这次检查中,多处发现“钜惠”的用法,这种用法是不规范的。在表示“大、很大”的意思时,“鉅”(类推简化为“钜”)是“巨”的异体字,“巨惠”指巨大的实惠、优惠,不能写成“钜惠”。

已恢复的规范字如“蹚”。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定“蹚”是“趟”(tāng,从有水、有草的地方走过)的异体字,并淘汰了“蹚”。但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蹚”为规范字。因此,现在“趟”读tàng,指来往的次数(如“走一趟”)、行进的行列(如“赶不上趟”)等,不再读tāng。而“蹚”读tāng,表示从浅水、草地、沙漠等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如“蹚水过河”“蹚道”等。某报《跳动的美食——镇川干炉》中写道:“他们赶着驼队过山梁趟沙丘,旅途十分辛苦……”其中的“趟沙丘”应当写成“蹚沙丘”才是规范的。

2.错别字。错别字是用字差错中最主要的问题,出现错别字多数与字音、字形、字义有关。

(1)由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如把“脚趾”误为“角趾”,“今昔之间”误为“今夕之间”等。

(2)由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吟颂”误为“呤颂”,“放入小砂锅”误为“放人小砂锅”,“渭城朝雨浥轻尘”误为“渭城朝雨泡轻尘”等。

(3)由字义混淆造成的。比如,把“菜薹”误为“菜苔”是没有弄清楚“薹”指的是蒜、韭菜、油菜等的花茎,而“苔”指的是苔藓。再如,把“戴着礼帽”误为“带着礼帽”,是没有弄清楚“佩戴”与“携带”的区别。又如,把“老两口”误为“老俩口”,是没有弄清楚“俩”指“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口”。

倒字、漏字、多字,也归入用字差错。如把“商家的促销陷阱”误为“商的家促销陷阱”,“重大推进作用”误为“重大进作用”,“其他枪支”误为“其他支枪支”等。

词语差错

词语使用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词形误用、词义误解、易混词误用。

1.词形误用。指的是使用了错误的词语形式。这次检查发现的词形误用主要有词形错乱、误用旧词形和异形词不统一。

(1)词形错乱。比如,某报《永兴坊小店生意火爆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写道:“安康蒸面10来平方米的店里已经挤满了等候的人,店内空无虚席。”其中“空无虚席”的说法有误。“无虚席”的意思是没有空的座位,这明明是拥挤的意思,怎么能说“空无虚席”呢?显然,这是弄错了“座无虚席”的词语形式。

再如,某报的一则人民法院公告中说:“在公告催示期间,转让该票据的行为无效。”其中的“公告催示”有误,正确的说法是“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

讼的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到期无人申报权利的,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把“公示催告”错成“公告催示”就难以理解了。

(2)误用旧词形。比如,“通讯”。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现在的规范说法是“通信”,而“通讯”是旧称,应当淘汰。但检查发现,“通讯企业”“通讯网络”“无线通讯”“即时通讯”“通讯市场”“移动通讯”“通讯运营商”等用法相当普遍。在某报《“三高+两易”快速提升沟通效益 一套方案解决满足协同办公需求》一文中,一会儿用“降低企业的通信成本”,一会儿又用“降低了酒店的通讯成本”,很不统一。而某报《漫游费难题折射通信服务定位失准》一文,标题中用“通信服务”,正文中却用“通讯服务”,而且文中既有“通信设施”,又有“通讯基础设施”,既有“通讯运营垄断”,又有“通信运营商”。如此混乱,实属不该。这种情况,说明不少报业工作者对“通讯”和“通信”的使用是缺少辨析的。

比如,某报《莫悲落花白头翁》中写道:“参加部队不久,他转到内蒙古骑兵十一支队,担任女政委乌兰的通讯员。”其中的“通讯员”应改为“通信员”才对。“通信员”是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而“通讯员”则是经常给报社、通讯社、电台等提供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

(3)异形词不统一。这次检查发现,同一份报纸中异形词混用的情况比较多。

比如,某报《精华景点 魅力绽放》中用的是“闻名遐尔”,而《走遍天下 最美江夏》中用的却是“蜚声遐迩”。“遐迩”指远近,“闻名遐迩”“蜚声遐迩”是指远近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遐迩”以前也写成“遐尔”,但现在应当统一写为“遐迩”。

再如,某报《樊嘉:医患齐心,肝癌不怕》中用的是“适应证”,而《高龄微创,突破开刀禁区》中用的却是“适应症”。其实,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学名词是“适应证”。因此,应将“适应症”统一写为“适应证”。

未经规范整理的异形词,在同一文本中应做到词形统一。比如“其他”与“其它”,在指人类之外的对象时,两者是异形词的关系,应注意统一。但这次检查发现,某报《天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中既有“其它规划要求”,又有“其他要求”。“其它地方”与“其他城市”同用,“其它车次”与“其他企业”同用,,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2.词义误解。指的是错误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比如,某报《农田水利不能“只管建,不管用”》中写道:“此时,我作为以‘三农’为参政议政工作重点的山东省、民革青岛市委机关干部,在青岛农委挂职,因而有机会分头‘下乡’查看旱情。”“分头”指的是相互联系的一些人分若干方面同时进行,如“分头准备”。句中的“我”只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分头‘下乡’”呢?这里作者想表达的应当是“多次‘下乡’”吧。

3.易混词误用。有一些词语,词形相近,含义相关,很容易混淆,反复出错。

比如,“期间”和“其间”。某报《呼市新城区“区长杯”足球联赛启动》中写道:“(“区长杯”足球联赛)设置了3处分赛场,期间将举办校园、社区、机关、农民足球赛……”句中“期间”有误。“期间”指某个时间以内,如果这个“某”不明确的话,“期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比如“放假期间、进修期间”如果去掉了“放假、进修”,“期间”就无法说明到底是什么时间了。从语法角度来说,“期间”和“时候”“阶段”一样,属于黏着词,必须黏附在其他词语之后使用,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充当状语的。上例中的“期间”可以改为“其间”。“其间”可以单独充当状语,而且既可以指时间,也可以指时间之外的事物。

再如,“结合”和“接合”。某报《北京大幅压减燃煤》中写道:“2013年起,北京在全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减少劣质燃煤使用。”句中的“城乡结合部”有误,应改为“城乡接合部”。“结合”是不同对象的融合,融合之后是个新的个体;而“接合”则是不同对象的连接,相接之后还是原来的个体。所谓“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在地理上邻接的区域,这纯粹是地理概念,该区域在体制上、机构上并未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是不能称为“城乡结合部”的。

此外,检查中还发现了“受权”与“授权”“权力”与“权利”“考查”与“考察”“尚且”与“姑且”“宣誓”与“宣示”“截止”与“截至”“情节”与“情结”“祭日”与“忌日”“启用”与“起用”“修整”与“休整”“本义”与“本意”“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易混词语的误用,限于篇幅,兹不详述。

(来源:    时间:2016/1/26 

 

*延伸阅读*

报刊里的常见用词差错

——报刊编校差错例析

来源::2014/7/8 )


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 王敏

2014年6月24日的《报刊评介》对报刊里的常见用字差错进行了点评,本期关注的是用词差错

词语使用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词形误用、词义误解、词性误用、形近词混用4种。

词形误用

词形误用是指任意改变词语的既有形式而造成的错误。比如,一份少儿类报纸中说道:“(假发)一直滚到城里,活像一颗颗蓬头在地上滚。”“蓬头”作为名词,指的是莲蓬头,洗澡时喷水的龙头也称“蓬头”;作为动词,用于“蓬头垢面”中,意思是头发蓬乱,面有尘垢,形容不事修饰,外表不整洁,这里的“蓬头”语法结构是“(使)头(发)蓬(乱)”。但上文中一颗颗“蓬头”却是名词,是“头发蓬乱的头”的简称。这种改变了既有词形的结构与含义的用法,是会造成误解的。

再比如,某刊中有“萧规何随”的说法,这个词形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萧规曹随”。“萧规曹随”中萧指萧何,曹指曹参。汉初萧何为丞相,制定律令制度,曹参继任相位后,完全根据萧何的成规办事。后来人们就以“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还有不少报刊中出现了“综合症”的写法,其实正确的写法应为“综合征”。“综合征”也称“症候群”,指的是多种相关器官因病变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一种具体的病用“症”,如炎症、神经官能症;多种疾病的征象、症状应用“征”。“综合征”是医学名词,外行人因不了解“征”的含义容易误成“综合症”。可是,检查发现,一些医学刊物也误“征”为“症”,这是令人遗憾的。

词义误解

词义误解也较为普遍。比如某报说:“首当其冲的,是如何确保超高空作业的安全与效率。”这句话把“首当其冲”当成了“首先”来用,想说超高空作业首先要考虑如何确保安全与效率。但是,“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遭遇灾难与不幸,它除了首先的意思,还同时包含了被动和处于不利位置的意思。把“首当其冲”当成“首先”来用,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还有的刊物中出现了“时间纬度”的说法,这其实是误解了“纬度”的含义。“纬度”是地理坐标之一。地球表面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90度,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时间没有纬度可言,这里想说的应该是“时间维度”。维度,在物理学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宇宙是四维空间,长、宽、高构成三维空间,第四个维度就是时间。

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指的是误用了词语的语法属性。

有的词性误用通不过我们的语感。比如“尽快产业规模效应”,其中“产业”应改为“产生”,因为“产业”是名词,前面不能受副词修饰,后面也不适合带宾语。还有的则会“冒名顶替”来欺骗我们的语感,如某报有这样的话:“附近众多村民前往观看,以致于人气暖场,竟不觉深秋夜寒。”单靠语感,似乎“以致于”也挺顺口,但一分析结构就会发现它是错误的。“致”指“造成”,后面不能跟介词“于”,而“至”指“到”,后面可以跟介词“于”。所以,“以致于”是借用了“以至于”的语音外衣,试图蒙混过关,我们要借助语法分析将其纠正。

汉语中有“所思”“所想”之类的“所”字结构,“所”字后应用动词,不能用名词。不了解这个结构对词性的要求,就容易出错。比如:“此后,他便人间蒸发般不知所踪。”“不知所踪”有误。“踪”是名词,不能与“所”搭配。可改为“不知所终”或“不见踪影”。还要注意的是,整个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不能当动词用。比如“你可以清晰所见”,“见”是动词,但“所见”却是名词性的,加上助动词“可以”就不通了。“可以清晰所见”可改成“可以清晰看见”。

形近词混用

这是词语误用中最严重的问题。比如某报说:“上海是藏龙卧虎之地,上海不缺人才,关键是启用什么样的人才。”“启用”与“起用”都指开始使用某一对象,但前者用于物,后者用于人,上句中应当用“起用”。还有报纸说:“‘创新科技馆’内,有即将登录月球的月球车‘样机’。”“登录”和“登陆”都很常用,特别是在上网的时候。但是“登录”强调的是登记、记录来者信息,而“登陆”强调的是来者登上了某个空间位置。登上了月球,只能用“登陆”,不能用“登录”。

像“其间”与“期间”、“接受”与“接收”、“权力”和“权利”、“必须”与“必需”、“侦查”与“侦察”、“荧幕”与“银幕”、“化妆”与“化装”、“反应”与“反映”、“情节”与“情结”、“祭日”与“忌日”、“盈利”与“营利”等,这些词语词形接近,用法往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混淆,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报刊里的常见用字差错

——报刊编校差错例析

(作者:王敏       来源:: 2014-06-24 )


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最近检查了上海出版的615种刊物和95种报纸的编校质量,此次检查覆盖了上海市正常出版的所有报刊,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上海市报刊编校质量的整体情况。检查中发现,当前报刊编校差错的主要类型是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差错等。《报刊评介》栏目将分3期对报刊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纳总结,本期的《报刊评介》先来谈谈用字差错。

用字差错主要有使用不规范字和错别字两类。

使用不规范字

使用不规范字指滥用繁体字、不使用已恢复的规范字、使用淘汰字等。

繁体字如:“藉”。“藉”现有两个读音:一读jiè,如“枕藉”“慰藉”;一读jí,如“狼藉”。检查发现,一些报刊中“凭借”“借助”“借由”的“借”写成了“藉”,这是不规范的。因为“藉”表示利用、假托的含义,字形已简化为“借”。

已恢复的规范字如:“黏”。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定“黏”与“粘”是一组异体字,并淘汰了“黏”字。但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恢复“黏”为规范字。“黏”读nián,形容词,指像胶水一样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如“黏土”“黏膜”“黏液”“黏附”等。“黏”恢复为规范字后,“粘”字就不再具有“黏”字的含义与用法。“粘”读zhān,动词,指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如“粘连”“粘贴”。但检查发现,不少报刊中“黏结”“黏合”“黏性”的“黏”仍写成“粘”。

已经淘汰的汉字如:“吋”。根据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吋”作为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已被淘汰,表示“英寸”不能再用“吋”字了。但检查发现,报纸上“18吋大轮圈”之类的说法仍时有所见。

错别字

错别字,是用字差错中最主要的问题,可分为偶发性别字和高频别字两类。

偶发性别字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由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如把“靶心”误为“把心”,“模块”误为“模快”,“膨胀”误为“膨账”等。

2.由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杉木”误为“衫木”,“头衔”误为“头街”,“年轻”误为“年经”等。

3.漏字、多字、倒序现象,如把“空气指数优良率”误为“空气优良指数率”等。

另一类是典型的高频别字,它们在文字使用中反复出现,带有明显的规律性。比如把“帐篷”误为“帐蓬”,“希冀”误为“希翼”,“抑或”误为“亦或”。又如把“好像”误为“好象”,“瞭望”误为“了望”,“碳酸酯”误为“碳酸脂”,“或弛或张”误为“或驰或张”等。

偶发性别字数量多,说明的是编校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不够集中。高频别字数量多,说明的是编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够强,对常见易误字的出现规律不够熟悉,对易混字的区分规律不够清楚。


拉故事1.0在线课程介绍


最后优惠时刻

现价199元

马上即将涨价到299元


这堂课里,我要教你的

是学校不教的,书上不讲的,但你成功必要的——编故事技术。

——半镜先生



一套训练顶尖编故事高手的独门秘籍

被听过的人誉为“故事界的葵花宝典

具有帮故事创作人“开天眼”和“打通任督二脉”的惊奇功效


不管,你是故事小白,还是50年的老作家

都将为你打开故事创作的崭新洞天


拉故事“1.0版”(在线版)

——如何成为顶尖编故事高手? 

主讲:半镜先生 


课程内容

“拉故事1.0”是半镜先生18年故事创作和写作实战经验总结,是国内目前唯一系统教授“故事创作”的课程该课程深刻洞悉故事创作的本质规律,而且诸多观点新颖独到,一针见血,不仅传心法,教内功,更传授实操性的故事创作技巧。上线短短2个月,已有1100多名学员,,因干货密集,具有强大的颠覆性和震撼性,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口碑爆棚

适合对象

影视编剧 动漫编剧 小说作家

导演制片 网文作者 漫画作者

等一切想提升编故事能力的人


课程特色

1.多年故事创作实战经验总结,绝对干货满满

2.国内目前唯一系统全面的故事创作课程

3.既讲故事心法,又讲故事技法。不仅非常实用,而且能让你看到编故事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

4.这一个课就能让你对“故事”和“故事创作”具有系统科学的认识。

5.这也是一堂极顶的技能修炼课程,所讲的思维和方法,不仅仅适合编故事,几乎适合所有复杂技能的修炼。


课程时长

6小时左右,52小节


课程收获

 1.在你的头脑里灌输进去对“故事”系统而正确的认知

2.让你系统地学习编故事的方法,和掌握永久性提升故事技能的路径

3.教给你编出一个故事的流程,和科学的步骤

4.告诉你故事编的“好看而精彩”的奥秘,方法和技巧

5.提升你的故事判断力,让你能够迅速辨别故事的好坏


具体内容

“拉故事1.0”已经全部上线

下面是具体内容


上课方式

“半镜写作学院”在线课程平台

即刻买,即刻听

不用等待,不用安装APP

一次购买,永久复听

在线平台,简单方便

拿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听


下面是“拉故事1.0”课程入口

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进入


(拉故事1.0课程入口)


课程价格

199元


最后优惠时刻

现价199元

马上即将涨价到299元


不要犹豫

赶紧动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