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编校质检中心:全国100种报纸用词差错例析

2022-04-15 11:36:3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编者按 过去一年,报纸出错现象频发,甚至一些重点报纸也出现了低级错误,值得业界关注和警惕。本刊特邀请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专家,结合去年编校质量检查的整体情况,分两期对报纸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醒报人莫让编校差错伤了报纸品牌。

本期点评人: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王敏

2015年,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检查了全国100多种报纸的编校质量。检查发现的差错类型有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内容差错、标点差错、数字用法差错、计量单位差错、格式体例差错等。其中,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内容差错计分占总扣分的90%左右,分析这几种差错中的典型问题,可以大致勾勒出当前报纸编校差错的整体情况。现结合检查实际进行简要分析。

用字差错

用字差错主要有使用不规范字和错别字两类。

1.不规范字。指误用繁体字、误用异体字和不用已恢复的规范字等。

繁体字如“鵮”。某报《春天是从乡村动起来的》中写道:“母鸡们慢慢悠悠地走动,这叼一嘴,那鵮一口,咯咯嗒嗒地哼叫。”“鹐”读qiān,指鸟禽啄东西,其右半边的“鸟”应类推简化,不能再用繁体字“鵮”。

异体字如“钜”。“钜”已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现在是规范汉字。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钜”的用法有特别说明——只用于姓氏人名、地名。这次检查中,多处发现“钜惠”的用法,这种用法是不规范的。在表示“大、很大”的意思时,“鉅”(类推简化为“钜”)是“巨”的异体字,“巨惠”指巨大的实惠、优惠,不能写成“钜惠”。

已恢复的规范字如“蹚”。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定“蹚”是“趟”(tāng,从有水、有草的地方走过)的异体字,并淘汰了“蹚”。但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蹚”为规范字。因此,现在“趟”读tàng,指来往的次数(如“走一趟”)、行进的行列(如“赶不上趟”)等,不再读tāng。而“蹚”读tāng,表示从浅水、草地、沙漠等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如“蹚水过河”“蹚道”等。某报《跳动的美食——镇川干炉》中写道:“他们赶着驼队过山梁趟沙丘,旅途十分辛苦……”其中的“趟沙丘”应当写成“蹚沙丘”才是规范的。

2.错别字。错别字是用字差错中最主要的问题,出现错别字多数与字音、字形、字义有关。

(1)由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如把“脚趾”误为“角趾”,“今昔之间”误为“今夕之间”等。

(2)由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吟颂”误为“呤颂”,“放入小砂锅”误为“放人小砂锅”,“渭城朝雨浥轻尘”误为“渭城朝雨泡轻尘”等。

(3)由字义混淆造成的。比如,把“菜薹”误为“菜苔”是没有弄清楚“薹”指的是蒜、韭菜、油菜等的花茎,而“苔”指的是苔藓。再如,把“戴着礼帽”误为“带着礼帽”,是没有弄清楚“佩戴”与“携带”的区别。又如,把“老两口”误为“老俩口”,是没有弄清楚“俩”指“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口”。

倒字、漏字、多字,也归入用字差错。如把“商家的促销陷阱”误为“商的家促销陷阱”,“重大推进作用”误为“重大进作用”,“其他枪支”误为“其他支枪支”等。

词语差错

词语使用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词形误用、词义误解、易混词误用。

1.词形误用。指的是使用了错误的词语形式。这次检查发现的词形误用主要有词形错乱、误用旧词形和异形词不统一。

(1)词形错乱。比如,某报《永兴坊小店生意火爆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写道:“安康蒸面10来平方米的店里已经挤满了等候的人,店内空无虚席。”其中“空无虚席”的说法有误。“无虚席”的意思是没有空的座位,这明明是拥挤的意思,怎么能说“空无虚席”呢?显然,这是弄错了“座无虚席”的词语形式。

再如,某报的一则人民法院公告中说:“在公告催示期间,转让该票据的行为无效。”其中的“公告催示”有误,正确的说法是“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

讼的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到期无人申报权利的,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把“公示催告”错成“公告催示”就难以理解了。

(2)误用旧词形。比如,“通讯”。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现在的规范说法是“通信”,而“通讯”是旧称,应当淘汰。但检查发现,“通讯企业”“通讯网络”“无线通讯”“即时通讯”“通讯市场”“移动通讯”“通讯运营商”等用法相当普遍。在某报《“三高+两易”快速提升沟通效益 一套方案解决满足协同办公需求》一文中,一会儿用“降低企业的通信成本”,一会儿又用“降低了酒店的通讯成本”,很不统一。而某报《漫游费难题折射通信服务定位失准》一文,标题中用“通信服务”,正文中却用“通讯服务”,而且文中既有“通信设施”,又有“通讯基础设施”,既有“通讯运营垄断”,又有“通信运营商”。如此混乱,实属不该。这种情况,说明不少报业工作者对“通讯”和“通信”的使用是缺少辨析的。

比如,某报《莫悲落花白头翁》中写道:“参加部队不久,他转到内蒙古骑兵十一支队,担任女政委乌兰的通讯员。”其中的“通讯员”应改为“通信员”才对。“通信员”是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而“通讯员”则是经常给报社、通讯社、电台等提供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

(3)异形词不统一。这次检查发现,同一份报纸中异形词混用的情况比较多。

比如,某报《精华景点 魅力绽放》中用的是“闻名遐尔”,而《走遍天下 最美江夏》中用的却是“蜚声遐迩”。“遐迩”指远近,“闻名遐迩”“蜚声遐迩”是指远近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遐迩”以前也写成“遐尔”,但现在应当统一写为“遐迩”。

再如,某报《樊嘉:医患齐心,肝癌不怕》中用的是“适应证”,而《高龄微创,突破开刀禁区》中用的却是“适应症”。其实,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学名词是“适应证”。因此,应将“适应症”统一写为“适应证”。

未经规范整理的异形词,在同一文本中应做到词形统一。比如“其他”与“其它”,在指人类之外的对象时,两者是异形词的关系,应注意统一。但这次检查发现,某报《天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中既有“其它规划要求”,又有“其他要求”。“其它地方”与“其他城市”同用,“其它车次”与“其他企业”同用,,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2.词义误解。指的是错误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比如,某报《农田水利不能“只管建,不管用”》中写道:“此时,我作为以‘三农’为参政议政工作重点的山东省、民革青岛市委机关干部,在青岛农委挂职,因而有机会分头‘下乡’查看旱情。”“分头”指的是相互联系的一些人分若干方面同时进行,如“分头准备”。句中的“我”只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分头‘下乡’”呢?这里作者想表达的应当是“多次‘下乡’”吧。

3.易混词误用。有一些词语,词形相近,含义相关,很容易混淆,反复出错。

比如,“期间”和“其间”。某报《呼市新城区“区长杯”足球联赛启动》中写道:“(“区长杯”足球联赛)设置了3处分赛场,期间将举办校园、社区、机关、农民足球赛……”句中“期间”有误。“期间”指某个时间以内,如果这个“某”不明确的话,“期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比如“放假期间、进修期间”如果去掉了“放假、进修”,“期间”就无法说明到底是什么时间了。从语法角度来说,“期间”和“时候”“阶段”一样,属于黏着词,必须黏附在其他词语之后使用,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充当状语的。上例中的“期间”可以改为“其间”。“其间”可以单独充当状语,而且既可以指时间,也可以指时间之外的事物。

再如,“结合”和“接合”。某报《北京大幅压减燃煤》中写道:“2013年起,北京在全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减少劣质燃煤使用。”句中的“城乡结合部”有误,应改为“城乡接合部”。“结合”是不同对象的融合,融合之后是个新的个体;而“接合”则是不同对象的连接,相接之后还是原来的个体。所谓“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在地理上邻接的区域,这纯粹是地理概念,该区域在体制上、机构上并未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是不能称为“城乡结合部”的。

此外,检查中还发现了“受权”与“授权”“权力”与“权利”“考查”与“考察”“尚且”与“姑且”“宣誓”与“宣示”“截止”与“截至”“情节”与“情结”“祭日”与“忌日”“启用”与“起用”“修整”与“休整”“本义”与“本意”“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易混词语的误用,限于篇幅,兹不详述。

(来源:    时间:2016/1/26 

 

*延伸阅读*

报刊里的常见用词差错

——报刊编校差错例析

来源::2014/7/8 )


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 王敏

2014年6月24日的《报刊评介》对报刊里的常见用字差错进行了点评,本期关注的是用词差错

词语使用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词形误用、词义误解、词性误用、形近词混用4种。

词形误用

词形误用是指任意改变词语的既有形式而造成的错误。比如,一份少儿类报纸中说道:“(假发)一直滚到城里,活像一颗颗蓬头在地上滚。”“蓬头”作为名词,指的是莲蓬头,洗澡时喷水的龙头也称“蓬头”;作为动词,用于“蓬头垢面”中,意思是头发蓬乱,面有尘垢,形容不事修饰,外表不整洁,这里的“蓬头”语法结构是“(使)头(发)蓬(乱)”。但上文中一颗颗“蓬头”却是名词,是“头发蓬乱的头”的简称。这种改变了既有词形的结构与含义的用法,是会造成误解的。

再比如,某刊中有“萧规何随”的说法,这个词形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萧规曹随”。“萧规曹随”中萧指萧何,曹指曹参。汉初萧何为丞相,制定律令制度,曹参继任相位后,完全根据萧何的成规办事。后来人们就以“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还有不少报刊中出现了“综合症”的写法,其实正确的写法应为“综合征”。“综合征”也称“症候群”,指的是多种相关器官因病变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一种具体的病用“症”,如炎症、神经官能症;多种疾病的征象、症状应用“征”。“综合征”是医学名词,外行人因不了解“征”的含义容易误成“综合症”。可是,检查发现,一些医学刊物也误“征”为“症”,这是令人遗憾的。

词义误解

词义误解也较为普遍。比如某报说:“首当其冲的,是如何确保超高空作业的安全与效率。”这句话把“首当其冲”当成了“首先”来用,想说超高空作业首先要考虑如何确保安全与效率。但是,“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遭遇灾难与不幸,它除了首先的意思,还同时包含了被动和处于不利位置的意思。把“首当其冲”当成“首先”来用,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还有的刊物中出现了“时间纬度”的说法,这其实是误解了“纬度”的含义。“纬度”是地理坐标之一。地球表面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90度,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时间没有纬度可言,这里想说的应该是“时间维度”。维度,在物理学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宇宙是四维空间,长、宽、高构成三维空间,第四个维度就是时间。

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指的是误用了词语的语法属性。

有的词性误用通不过我们的语感。比如“尽快产业规模效应”,其中“产业”应改为“产生”,因为“产业”是名词,前面不能受副词修饰,后面也不适合带宾语。还有的则会“冒名顶替”来欺骗我们的语感,如某报有这样的话:“附近众多村民前往观看,以致于人气暖场,竟不觉深秋夜寒。”单靠语感,似乎“以致于”也挺顺口,但一分析结构就会发现它是错误的。“致”指“造成”,后面不能跟介词“于”,而“至”指“到”,后面可以跟介词“于”。所以,“以致于”是借用了“以至于”的语音外衣,试图蒙混过关,我们要借助语法分析将其纠正。

汉语中有“所思”“所想”之类的“所”字结构,“所”字后应用动词,不能用名词。不了解这个结构对词性的要求,就容易出错。比如:“此后,他便人间蒸发般不知所踪。”“不知所踪”有误。“踪”是名词,不能与“所”搭配。可改为“不知所终”或“不见踪影”。还要注意的是,整个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不能当动词用。比如“你可以清晰所见”,“见”是动词,但“所见”却是名词性的,加上助动词“可以”就不通了。“可以清晰所见”可改成“可以清晰看见”。

形近词混用

这是词语误用中最严重的问题。比如某报说:“上海是藏龙卧虎之地,上海不缺人才,关键是启用什么样的人才。”“启用”与“起用”都指开始使用某一对象,但前者用于物,后者用于人,上句中应当用“起用”。还有报纸说:“‘创新科技馆’内,有即将登录月球的月球车‘样机’。”“登录”和“登陆”都很常用,特别是在上网的时候。但是“登录”强调的是登记、记录来者信息,而“登陆”强调的是来者登上了某个空间位置。登上了月球,只能用“登陆”,不能用“登录”。

像“其间”与“期间”、“接受”与“接收”、“权力”和“权利”、“必须”与“必需”、“侦查”与“侦察”、“荧幕”与“银幕”、“化妆”与“化装”、“反应”与“反映”、“情节”与“情结”、“祭日”与“忌日”、“盈利”与“营利”等,这些词语词形接近,用法往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混淆,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报刊里的常见用字差错

——报刊编校差错例析

(作者:王敏       来源:: 2014-06-24 )


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最近检查了上海出版的615种刊物和95种报纸的编校质量,此次检查覆盖了上海市正常出版的所有报刊,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上海市报刊编校质量的整体情况。检查中发现,当前报刊编校差错的主要类型是用字差错、词语差错、表达差错、知识差错等。《报刊评介》栏目将分3期对报刊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纳总结,本期的《报刊评介》先来谈谈用字差错。

用字差错主要有使用不规范字和错别字两类。

使用不规范字

使用不规范字指滥用繁体字、不使用已恢复的规范字、使用淘汰字等。

繁体字如:“藉”。“藉”现有两个读音:一读jiè,如“枕藉”“慰藉”;一读jí,如“狼藉”。检查发现,一些报刊中“凭借”“借助”“借由”的“借”写成了“藉”,这是不规范的。因为“藉”表示利用、假托的含义,字形已简化为“借”。

已恢复的规范字如:“黏”。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定“黏”与“粘”是一组异体字,并淘汰了“黏”字。但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恢复“黏”为规范字。“黏”读nián,形容词,指像胶水一样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如“黏土”“黏膜”“黏液”“黏附”等。“黏”恢复为规范字后,“粘”字就不再具有“黏”字的含义与用法。“粘”读zhān,动词,指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如“粘连”“粘贴”。但检查发现,不少报刊中“黏结”“黏合”“黏性”的“黏”仍写成“粘”。

已经淘汰的汉字如:“吋”。根据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吋”作为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已被淘汰,表示“英寸”不能再用“吋”字了。但检查发现,报纸上“18吋大轮圈”之类的说法仍时有所见。

错别字

错别字,是用字差错中最主要的问题,可分为偶发性别字和高频别字两类。

偶发性别字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由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如把“靶心”误为“把心”,“模块”误为“模快”,“膨胀”误为“膨账”等。

2.由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杉木”误为“衫木”,“头衔”误为“头街”,“年轻”误为“年经”等。

3.漏字、多字、倒序现象,如把“空气指数优良率”误为“空气优良指数率”等。

另一类是典型的高频别字,它们在文字使用中反复出现,带有明显的规律性。比如把“帐篷”误为“帐蓬”,“希冀”误为“希翼”,“抑或”误为“亦或”。又如把“好像”误为“好象”,“瞭望”误为“了望”,“碳酸酯”误为“碳酸脂”,“或弛或张”误为“或驰或张”等。

偶发性别字数量多,说明的是编校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不够集中。高频别字数量多,说明的是编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够强,对常见易误字的出现规律不够熟悉,对易混字的区分规律不够清楚。


延伸阅读: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权威】标点用法疑难全解(图)

                    英文、数字与标点校对知识

                    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全图)

                    标点符号疑难20例

                    标点符号的误用与修改


        点击率最高排行榜(可点击阅读)

        :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最新修订版)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容易用错的50组词语(图)

编辑校对常见疑难问题汇编(第1期)

【重磅】总编室: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

编辑校对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编辑校对”;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编辑校对”)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中文编辑校对(QQ群) :302032982

  868篇编校及文字类经典文章,、国标、辞书等共115个共享文件(免费下载)。分栏目查询地址:http://qgc.qq.com/181617928 (群英荟萃,除编辑校对还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等等)。附:职业资格考试真题。

  专业知识、国家标准、业内资讯。内容权威,来源可靠。欢迎关注“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editor-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欢迎关注以下微信公众号

分别复制以下英文(或拼音)字母到微信“公众号”栏搜索,关注:

步骤微信——右上角“+”号——添加朋友——公众号——复制其中一个公众号的全部字母填入——搜索——关注

短文学:wenxueCN,写作教程:writer-CN

编辑校对:editor-CN(近20000名专业人士关注,欢迎合作。)

天府文学:author-CN(欢迎加“天府文学QQ群:483828024)

广告合作或投稿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