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考察公益项目的一番体验
爱一座城市可以有很多理由,而对于香港,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创意。
早在上个月,基于各种机缘巧合,我有幸被《社会与公益》杂志社挑选为——首批来自全国各地28家社会公益组织和机构代表组成的25名考察团成员之一,并与10月31日前往香港大学等多家有代表性的公益机构,探讨香港与内地公益项目的发展现状。当得知自己被成功入选首批“大爱中华行—益游香港”考察团的成员时,首先是兴奋,继而紧张,甚至难以置信。虽然主办方抛出提供一切考察费用的橄榄枝,但迫于香港近段时间的形势有些严峻以及家里人对此次行程的质疑,对于还没出行考察的我带来不少的心理压力。毋庸置疑,在香港,慈善不仅仅是一项公益活动,更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涌动的爱心,温暖的真情,为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打上一抹温暖的底色,奠定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底蕴。另外,香港已经成为慈善文化最成熟的华人社会。我由来向往这种“人人公益”以及执行力很强的精神,如果选择放弃此次行程,我以为我会后悔的,那也将是一种遗憾。最终,我跟随自己的内心,放下外界的各种质疑,毅然选择此次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
考察团在港大合影(第一排左四为廖观阳)
在考察开始的前一天,我办理完所有手续,收拾好行李后,中午13:20分准时地坐上了前往深圳的大巴,窗外的风景格外迷人!大概两个小时,首站来到了旅舍,安定好住宿后,熟悉了当天在港考察的行程,于是便小憩一会。到了夜晚,便是大家互相认识和寒暄一阵,聊着在做公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也各自分享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真可谓“集思广益”啊!
![]()
香港大学“无止桥”公益小组
第二天,我们考察团一大早来到皇岗口岸,这里早已汇集了一大批游览香港的旅行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乘坐主办方提供地专车,快捷地通过关口。第一站,我们来到周大福公益基金会的办公大厦,听取了香港大学(以下简称“港大”)学子组成的“五止桥”公益小组分享他们到内地贫困偏远地区建造小型桥梁的故事。据了解,无止桥公益小组由周大福公益基金会出资赞助,开展他们服务内地的项目。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在内地贫困偏远地区建造了40座小型桥梁,他们的项目主要由周大福公益基金会聘请的专业工程师携手港大学子,以及内地大学生共同完成。事实上,建造一座小型桥梁并非易事,从前期调研到分期展开以及物料准备,需要跨越大段时间,而每一个阶段都非常考验这些学生们的智慧,但是他们都做到了,并且做得如此完美。与港大学子交流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亦是他们强大的执行力。正如来自港大11级建造工程学专业的刘同学说的“我们想到的,我们就会立刻去做”!
![]()
与香港大学高永贤博士合影
第二站,我们有幸地走进港大的课堂,与港大发展与服务中心的主任高永贤博士共同探讨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按照常规,港大都是全英授课,而今天有些特殊,所以高博士就用普通话跟我们分享他的一些经验。当中高博士提到了港大的育人理念包括服务学习和体验学习,这两个全新的概念引起了我们考察团的兴趣。听高博士娓娓道来港大学子参加公益活动,也就是服务学习的经历,我不由得佩服。原来他们已把公益项目走出国外,站在国际人道主义的高度走出校外,服务他人,包括中国教育小组、再皂之福、向港大出发等等一些优秀的NGO,而这,远远比服务他人带来更多的收获。
第三站,我们沿着维多利亚港口,一直往香港岛南行,来到了西河湾,致力于拯救边缘化青少年的青年学研究中心-----协青社正坐落于此。这座摩天大楼,涵盖了青少年服务的各种设施,包括蒲吧、书吧、篮球场、画廊和空中荡秋千等等配套设施,为协助边缘化青少年提供硬件设施。所谓边缘化青少年,是指遭受家庭暴力、被遗弃、染上不良陋习等等不良少年。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一家NGO需要提供这些设施,后来在与该中心的社工深入聊天中,才发现由于大部分边缘化青少年大多染上不良陋习,例如吸毒等,因此提供这些配套设施,丰富他们的业余活动,逐渐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当然,并不能百分百地让每个边缘化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但他们一直在行动。在参观协青社大楼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是这家中心的主任脸上一直洋溢着笑脸以及不吝的分享他的社工经历,收获颇深。
![]()
考察结束合影留恋
回来的路上,脑海里一直浮现着港大学子参与各类公益项目的画面,他们在公益的道路上已走在最前端了。回到内地,我们申请一个公益项目从老师到上级批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当然,涉及到体制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港大相对开放和轻松的校园环境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全英的课堂授课以及来自超过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也给他们提供了一笔无形的资源,透过这些无形的优势,他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跨越国界,深入到需要被服务的国家或地区,开始属于每个人的“服务学习”。相反,我们内地高校一直把培养成绩好的学生作为主要目标,却往往忽略了从学生自身考虑问题,在传统的教育体制面前停滞不前,那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文/东江学子报特约撰稿人 廖观阳
编辑/东江学子报新媒体部 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