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完全拜服宝格丽的薄

2020-09-18 07:28:08


所谓有危就有机,负面去想就是投机取巧。可你会说,正面去看,就是应变,就是适者生存。取巧也好,应变也好;遇到挫折,就是要变?不可以坚持的吗?不可以一成不变、食古不化的吗?那么究竟坚持好,还是应变妙?遇到困难时,应该因时度势;还是毋忘初衷,信守不渝?你以为我又大话西游?冤枉呀!我是在写表哩。


应变?坚持?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电子表横空降世,把瑞士传统制表工艺打击得几乎一沉不起。如你活在那个年代,是瑞士某表厂的 CEO,你会怎样决定?你会为了顺应潮流继而跟风研发石英技术,还是恪守传统坚持瑞士的制表风格?

七十年代的电子表冲击已成历史,可今天的智能腕表又是否等于昔日电子表的借尸还魂?假如你是今天某瑞士腕表品牌的掌舵人决策者,你又会有什么对策?会如何应付?会赶上智能腕表的子弹列车;还是留守在古老的蒸气火车上,但愿风光依旧,灿烂如昔?

回首过去,就是昔日的坚持造就了过去二十年的机械表盛世。但历史能否重演?今天的机械表可以抵得住未来智能腕表的挑战吗?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谁都没有洞悉未来的能力。我们只是以成败论英雄。成功了,我们就叫这做远见坚持;失败的话,你就会叫他们食古不化不思进取。

未来,没有人会知道怎样。但上世纪,有些瑞士製表厂就是不肯妥协,不肯放弃,不肯认输,坚持要造机械表。但其实他们也不是完全守株待兔,他们也变通了。他们造超薄机芯


超薄的意义

便宜是后来的事。一开始时,电子石英表也蛮贵的。当时电子表的卖点,主要是薄,后来才发展出更准确和更复杂的技术。事实上,要跟电子表在准确和复杂度上竞争,无疑以卵击石,机械表根本无法招架。要与之抗衡,瑞士表厂唯一可以做就是研发超薄技术。

把作品造得愈发精致,本来就是传统表匠的终生目标。由钟楼到墙钟,由座钟到鼓表,由怀表到腕表,历数百载,愈来愈细就是进步的指标。但要发展到跟电子表一样的薄,便得有超级大突破。

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Skeleton

在制作上,制作又细又薄的零件固然困难,更头痛的是生产超薄机芯可完全不符合经济效益。超薄机芯的零件自然又薄又细,发条盒也不会大。没有足够动力,就不能搭载额外功能,零件也无法适用到其他机芯上。换言之,超薄机芯就只能孑然一身。

超薄是完全另一个层次,当中的零件是无法运用到其他机芯上去的

制造没有改建功能的超薄机芯,零件也无法供其他机芯使用,这做法就等于孤注一掷,就等于一条不归路,不成功便成仁。相比起到八九十年代才陆陆续续面世的复杂功能,超薄机芯更担起了对抗电子表的先锋任务,身先士卒,力挽狂澜。

Octo Finissimo Skeleton


明白这点,我们就知道超薄表的历史使命,也知道超薄机芯的任重道远。而那些早在七十年代就造超薄机芯的表厂,不一定有远见,但那份坚毅不屈的精神就更值得我们尊重和佩服。

几乎没有底板和夹板的设计令机芯只有1.95毫米厚

1979年的时候,Concord 造过一款 Delirium,整枚表的厚度只有1.98毫米,到今天仍然是史上最薄的腕表,但为什么很少人知道?因为根本不切实际。很薄,薄到可以用手指拗弯,自然弊多于利。

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

其实厚度一定要维持若干的水平,才能不易变型,当然今天应用钛金属,又或者将来可以找到更刚硬的物料,厚度可以再薄一点,不过总有极限。两毫米的机芯是极限,三毫米的三问机芯更是极限中的极限。BVL 362 就只厚3.12毫米,而且音色漂亮。我相信至少未来十年,应该都没有任何表能挑战它的纪录。就连 Bulgari 自己也做不到。

第一次看到制表师一面装嵌一面拿着 stop watch,原来是用来计算敲出11:59所需要的时间。


又复杂又薄

过去几年不少品牌都推出超薄作品,可今天超薄腕表的宝座就落在 Bulgari 手上。先有超薄的 BVL 128 手动上链机芯,接着竟然有比手动上链机芯更薄的手动陀飞轮机芯 BVL 268(BVL 128 是2.23 毫米厚,BVL 268 只厚1.95 毫米)。除了最薄的陀飞轮,还有最薄的三问(BVL 362 只厚3.12毫米)。

用珍珠陀的自动机芯,厚度竟然跟手动上链一样。

到今天竟然又再一次破纪录,在今年巴塞尔表展,品牌就发表当今最薄的自动机芯,BVL 138 机芯的厚度只有2.23毫米(伯爵的 1208P 厚2.35毫米),跟手动上链的 BVL 128同一个厚度。Octo Finissimo 俨然已经成为了 Bulgari 最 iconic 的款式;这个意大利名字亦成为了不但“超薄”,甚至是“最薄”的代名词。

薄除了有其历史使命,薄就是优雅,就是精致。大跟细,厚跟薄相比,细和纤薄就是站在优胜那一方。不浮夸,不喧闹,不堆砌。巍峨壮观跟精细纤薄是造物的两大极致,犹比雄奇的张家界和瑰丽的九寨沟,犹如蝴蝶双翼上的斑烂和水母那彷彿虚幻的透明身驱,而今天的宝格丽就尽得这两大奇趣。他们既造超级复杂的自鸣腕表,又造当今破尽纪录的超薄机芯。从这个角度去看,Bulgari 甚至可称得上当今最传奇最富创意和技术最高超的表厂之一。

一月日内瓦表展之后才再一次去参观他们位于 LeSentier、专门制造复杂机芯的厂房,转眼到三月下旬在巴塞尔表展上就看到他们最新并且是当今最薄的自动腕表的面世。出发前已听闻品牌会推出另一枚超薄款式,但都不以为意。到采访当日,甫把腕表拿到手上,名副其实目瞪口呆。

过去所有接触过的腕表,都是先用眼去欣赏,之后才尝试操作,尝试戴在手上。都是“眼到”,然后才“手到”。看了二十年表,第一次遇到一枚表,先是“手到”,然后才“眼到”。一拿到手上,随即感受到它的轻和薄。用肌肤去感受一枚表,这是之前从来未有过的经验。继而即刻想到,过去有品牌以轻量傲视同侪,亦有另一个品牌以超薄款式建基立业,但从来未有腕表两者兼得。又轻又薄,就只有这一枚 Octo Finissimo Automatic。

过去有没有一个 family 里几乎所有型号都讨人喜欢?Calatrava 都是圆壳,Oyster 就更广泛,不计在内。Nautilus 应该算是这样,Royal Oak 都差不多,近年最厉害的,就数 Octo Finissimo 这个系列。

Octo Finissimo Automatic

40毫米的磨砂钛金属表壳,里面是只有2.23毫米厚的自动机芯,用铂金制的珍珠陀。虽然如此薄,但动力储备也竟有60小时。备透明表背,表壳也只是厚5.15毫米。又是那个两难问题,可以配同样的磨砂的钛金属链带,或黑色鳄鱼皮带。前者更轻,后者则对比突出,动静皆宜。定价就更是超值,链带款式约十万,皮带九万余。本来一见钟情的是皮带款式,可写到这里,又觉得链带好像更好,更轻,更能突出整枚表的风格。怎么办?你们会怎样选择?



 其他精彩内容 


关注我们

Weibo :MingWatch明錶

Wechat :明表MingWatchPlus

品牌资料请投递:general@omgchina.com.cn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